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对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出 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CSCD
2014年第22卷第11期 838-841页,共5页
【作 者】:
王晓梅
[1,2] ;
王永德
[1,2] ;
陈卫强
[1,2] ;
张健
[1,2]
【摘 要】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方法评价稳定型心绞痛(SA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资料与方法将199例心绞痛患者按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分成SAP组101例和UAP组9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罪犯”血管,采用灰阶血管内超声方法测量并比较两组“罪犯”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采用IVUS-VH方法测量并比较两组“罪犯”血管的斑块组成中钙化组织、纤维组织、脂质组织、坏死组织的面积及百分比。结果两组在最小管腔面积处测量的参数外弹力膜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偏心指数、重构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2、-0.345、1.921、0.378、0.857,P〉0.05)。在最小管腔面积处测量的斑块组成方面,UAP组坏死核心面积明显高于SAP组(t=2.361, P〈0.05)。两组纤维面积、脂质面积、钙化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1.884、0.787,P〉0.05)。在斑块成分分布方面,UAP组纤维斑块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SAP组(t=-2.418,P〈0.05),坏死核心面积明显高于SAP组(t=2.602, P〈0.05),两组脂质面积及钙化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0.085, P〉0.05)。结论 UAP组斑块构成中,坏死核心面积更大,坏死百分比更高。“罪犯”病变更加不稳定,更容易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关热词搜索: 心绞痛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虚拟组织学 Angina pectoris Ultrasonography inter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Visual his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