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出 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CSCD
2014年第22卷第11期 877-880页,共4页
【作 者】:
汪娇
;
李剑明
【摘 要】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关热词搜索: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量子点成像技术在宫颈癌及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