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出 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CSCD
2013年第21卷第1期 13-15页,共4页
【作 者】:
王知力
;
唐杰
;
李俊来
;
万文博
;
徐建红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57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39例(68.4%),非恶性病变18例(31.6%)。42例(73.7%)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12例(21.1%)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3例(5.3%)表现为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后方伴或不伴声衰减。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68.4%,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11.1%,阳性预测值为69.8%,阴性预测值为50.0%。导管内癌微钙化比例(47.1%,8/17)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5.8%,3/19)(X2=4.918,P〈0.05)。恶性组腋下异常淋巴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恶性组(X2=4.503,P〈0.05)。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多以含或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及微钙化的形式表现,超声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很低。病变内部微钙化的存在对于导管内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腋下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结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Breast neoplasms Breast diseases Ultrasonography mammary
上一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