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
【出 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CSCD
2011年第19卷第1期 9-12页,共4页
【作 者】:
闫国田
;
陈欢
;
韩秉艳
;
聂聪科
【摘 要】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及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诊断和鉴别能力,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材料和方法:对23例GIST和EGIST进行影像、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结果:间质瘤的部位:食管1例,胃9例,十二指肠、横结肠、升结肠各1例。EGIST 10例:后腹膜2例,肠系膜6例,脾胃韧带1例,前腹壁1例。GIST肿块最小径1.5cm,最大径25cm。EGIST肿块最小径8cm,最大径32cm。GIST和EGIST肿块轮廓光整,与周围分界清楚,较大肿块见液化坏死。增强后多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分隔状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小的肿瘤常均匀强化。免疫组化表现CD117或CD34阳性,所有病例为低度恶性潜能,中度恶性,恶性间质瘤。结论:GIST和EGIST的临床症状少,影像表现相仿,组织来源相似,病理特点一样,为同一性质肿瘤,EGIST通常肿块更大,恶性度高。目前,间质瘤被认为是一种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侵袭危险性肿瘤。
相关热词搜索: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显像 病理学 临床 gastrointestinal strornal tumors diagnostic imaging pathology clinical
上一篇:飞利浦血管机ALLURA12 VISUB无法启动的解决和讨论
下一篇:输卵管介入复通术后臭氧联合丹参灌注对预防再阻塞的效果观察